耿银平 《人民日报》( 2013年10月22日 05 版)
武汉长江职业学院本学期起推出义务劳动课,纳入素质学分,不参加拿不到毕业证,旨在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。有人觉得这纯属多余,但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看,义务劳动不失为一门查缺补漏的必修课。
如今,高等教育已从精英迈向大众,成为自我提升、能量积蓄的平台。然而,不少大学生独立意识差、生存能力弱,仅会关门读书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。怎样锤炼责任担当的青春个性与经得起摔打的耐挫能力?这其中,普通劳动者的主体意识不可或缺。多一些劳动必修课,才能让大学生的筋骨触摸到辛苦的味道,青年一代也才会懂得珍惜、知晓体恤,真正树立起扎根基层的奋斗意识。
再者,“义务”二字也指向乐于奉献、热心公益的快乐人格。慈善家之所以乐于慈善,是因为施者比受者更快乐、更坦荡,内在心理调节机制更为和谐、有序。当大学生在义务劳动中懂得了“施”比“受”更为美好,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偏颇认知,青春的浮躁自然会在泥土的芬芳中收获成熟的底色。
详情请点击《人民日报》电子版:http://paper.people.com.cn/rmrb/html/2013-10/22/nw.D110000renmrb_20131022_5-05.htm